【市场全景】

【板块监测】

【每日市况】
今日沪指下跌0.23%,报收3279.03点;深证成指报收9899.82点,上涨0.51%;创业板指收至1948.03点,上涨0.83%。板块方面,汽车零部件、电机以及消费电子等板块领涨,保险、电力行业以及银行等板块下跌。资金流向方面,汽车零部件、通用设备以及专用设备等行业获主力净流入居前。今日两市合计成交1.17万亿元。
【后市展望】
今日(4月30日)周三,收盘成交金额约1.17万亿,系统性风险后的三周,成交量均在一万亿波动。这样的行情,早晨元气满满的开盘,下午身心疲乏的收盘。所谓的补缺口行情,演变成,泾渭分明的对峙:在上方站的喊,你上来放我出来啊;在下方蹲的叫,你下来抛割给我啊。如此的成交量,使得权重与题材的跷跷板效应愈发明显,因为就这么多量,只能顾此失彼,不能左右逢源。但是对成交量的观点仍然不变:低量对低价,高量对高价,是并生关系,不完全存在先后的导向关系。一旦价格来到3400-3500,届时成交量又会回到1.5万亿了。
后市总体观点:补缺口行情继续推进,关注新增变量。多次和大家分享过观点,系统性下跌的起跌点3350的压力已然不大,主要原因是国家队在3100进行了抄底,阶段性低位的筹码交换,使得原先的压力骤减,在下方被消化了。真实的压力在1月初的3400至去年12月高点3500。
盘面上对几个现象的观点,分享与大家:
其一,对于补缺口。北证50和科创50是最先补缺口的,尤其是北证50的走势。这一点,可否参考去年10月8日以后的行情:当时,北证50领先于大盘率先突破10月8日高点,随后才有大盘指数从3100涨到3500。这段历史,可否作为又一个样板戏?当前市场北证50又出现了“先锋模范”现象,以北证50的轻量级盘子试盘,随后主板发力?
其二,银行和题材的跷跷板,甚至以分钟、秒钟的级别出现。该现象自系统性风险后,大盘来到3300左右时,尤为显著:两周前,是银行单周单边上行,题材单周单边小幅回落;一周前,前半周题材涨,后半周题材跌;本周仅三天,开始以日为单位的银行与题材的交错运行。这是补缺口行情中的现象。有的朋友抱怨,可是换个角度,只要这种现象在,是否可以认为补缺口的行情就在,反而无需过度担忧所谓的或有或无的下跌呢?
策略上,放平心态,降低预期,不惧回调,等候新增变量。
和朋友们一起探讨的历史上两段相似的行情,2024年1月与2020年疫情坑。有的朋友担心会不会发生二次探底,我仍然更倾向于类似2024年1月的直接补缺口后继续上行至真实压力3400-3500,但是过程,大家已经见识了何谓“温文尔雅”。简言之,这也是由国家队抄底造成的现状。另外,所谓担心二次探底,这种观点,实际上是认可了3100-3000是阶段性的重要底部,那么这种担心,对于实际的操作策略而言,没有任何影响,也就没有意义,即,底部区域中的任何位置,要么持股不动,要么逢跌买入。就算如2020年的疫情坑,确实发生了二次探底,但之后涨的更高,行情更大。
对于当前市场的小波动,除了放平心态,没有他法,静静的等待新增变量的到来,所谓这里的黎明静悄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