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类炒股法:A股“日历效应”

10-12 15:09 来源:东方财富

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(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,EMH)认为,证券价格能充分准确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,但这个假定一直被很多异象挑战。

 

日历效应(Calendar Effect),是指金融市场存在与日历相关的异象(异常收益和波动等)。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明,日历效应是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。

图片1.png 

A 股也不例外。

 

一年好景君须记。我们以2000-2016 年上证综指为样本,一起来看吧,重点是“十月效应”。

 

一、星期效应

 

A股最典型的星期效应,是“黑周四”。

图片2.png 

下图是沪指的星期涨幅统计。很明显,2000年2016年期间,周四平均涨跌幅低于其他日,均值、中位数均为负值;上涨概率,也低于50%,明显低于其他周历日。

 

图片3.png

 

 

方正证券认为,黑周四的成因是T+1

 

A 股特殊的T+1交易制度,是造成黑周四的主要原因。如果投资者想要在周末(或下周初)拿到现金,就需要在周四卖出股票。

 

观察A股资金净流入指标,可以发现,周四资金净流入额在一周中最少,表明投资者更倾向于周四卖股票。

图片4.png 

 

对了,美国、香港等“T+0” 市场的星期效应,主要表现为黑周一,这和A股有很大不同。原因可能是“T+0”制度下,这些市场的投资者更倾向于周一卖出。

图片5.png 

 

方正证券还做了一个 “周四空仓的策略,2000-2016年逢周四空仓,你猜回测的结果是什么?

图片6.png

 

比基准指数好很多吧!

 

二、月份效应

 

美国华尔街有谚:“Sell in May and Go AwayCome Back after Labor Day”。有意思的解释,是美国投资者夏季休假造成交投清淡;另一个来自基本面的解释,是美国夏季气温较高造成企业投资开工下降。

 

A股也有明显的月份效应,春季往往较好,上涨概率较高,我们都知道,这个现象叫春季躁动

 

图片7.png

 

 

统计发现,春季躁动行情最确定的是2月。2000-2016年间,只有2年下跌!上涨概率近90%!!

 

统计还发现,A股也有“Sell in May”,平均看的话,6-10月通常表现不佳。今年海通策略荀玉根博士那篇报告《 Sell in May 》,大家想必都听说了。

 

下图是上证综指的月度涨跌幅统计(2000年-2016年)

图片8.png

 

明显,2月涨幅的平均值、中位数显著高于其他月份,那看下来,一年中,首尾月份的收益相对较高、中间月度塌陷。

 

明显,2月涨幅的平均值、中位数显著高于其他月份,那看下来,一年中,首尾月份的收益相对较高、中间月度收益塌陷。

 

“春季躁动”的原因很多啊:

春季是开工旺季

春季里银行也赶着信贷投放、资金宽松

春季里有两会、有政策利好预期

春季里有春节的红包行情

 

还有,春回大地,气象万千,投资者也容易春心萌动...

 

光大证券也回测了春季效应。简单的一个“6-10 月空仓策略显示,结果也比基准指数好很多。

图片9.png

 

 

三、节假效应

 

A 股还有个显著特点,重要节假前后,存在节假行情。统计发现:

 

一是长假行情要大于短假行情。无论是上涨幅度、上涨概率还有持续时间上来看皆是如此;

 

二是如果按行情大小及确定性排序的话:

图片10.png

 

 

对四个节日的节假效应回测结果显示:

图片11.png

 

-6,6)表示节前第6 个交易日买入,节后第6 个交易日卖出。

 

四、两会效应

 

两会行情发生在会后,约持续1个月 (20 个交易日左右)

 

两会前一两周及两会期间,市场走势较为平稳,即所谓的维稳行情。两会行情幅度较大,概率较高。

 

2000-2016 年,两会行情发生概率超过70%,平均涨幅超过5% 

 

图片12.png

 

 

机构普遍认为,两会行情可能主要受会后部委相关政策落地的催化。2008年以来,只有2012年、2013年没有两会行情,或许因为当年政策不及预期。

 

五、年份效应中央换届

 

美国总统换届年,美国股市往往波动较大,不乏大跌,原因就是两党轮流执政,总统换届可能会带来政策的较大变动。

 

统计A 股历史上中央换届年份的市场涨跌,虽然样本量少,但总的来说,中央换届当年:

图片13.png

 

历史上5 个中央换届年份,只有2002年下跌。

 

下图是1992-2015年上证综指、深圳成指历年涨跌幅。

图片14.png

 

 

历史不会简单重复,“日历效应”只是事后统计,不同阶段需结合市场当时的具体环境。

 

那下面进入本文重点——10月效应

 

2009 年以来的日历效应表明,每年国庆节前2个交易日,到节后的12-13个交易日,上证综指上涨概率非常大。叠加5年一届的中央换届会议会期确定,市场“维稳预期”很浓。

图片15.png

 

 

今天,申万宏源策略报告的观点亦鲜明:短期市场有可为。

 

10 月买什么?机构给出的关键词是:“低估”,放弃周期,拥抱低估。超配银行,超配地产、电子和食品饮料吧。

 

2010年以来的市场表明:

 

4月、10月,低估行业大概率跑赢高估值行业;

10月低市盈率跑赢高市盈率行业的概率超过70%;

10月低市净率跑赢高市净率行业的概率高达85.7%.(仅2015 年例外)。

图片16.png

 

 

原因或为业绩证伪和基金博弈排名所致。(1)10 月前后,是三季报和全年业绩预告时间,高估值新兴行业前期给与高预期,低估值行业年初预期就很低,一旦盈利预期略超预期,财报公布后预期会扭转(2)公募基金博弈年底排名,提前获利换仓, 

 

笔者进一步梳理各大券商的10月策略,发现:大金融、地产板块(降准受益),确实被更多券商看好,食品饮料、新零售因为消费旺季到来,也备受关注,还有物流,11”你懂的。

 

钢铁、煤炭、有色的推荐力度减缓。

 

更多证券服务资讯,欢迎关注东方财富证券微信公众号

 19.png